rss[直腸乙狀結腸鏡]

rss[直腸乙狀結腸鏡]

rss:rectosigmoidoscope【醫】直腸乙狀結腸鏡乙狀結腸鏡檢查是一種簡便易行的檢查方法,可發現直腸指檢無法摸到的位置較高的腫塊,同時對可疑病變取組織活檢,明確診斷。還可通過乙狀結腸鏡進行結腸、直腸息肉的電灼術

重要意義

rss:rectosigmoidoscope【醫】直腸乙狀結腸鏡

乙狀結腸鏡檢查是一種簡便易行的檢查方法,可發現直腸指檢無法摸到的位置較高的腫塊,同時對可疑病變取組織活檢,明確診斷。還可通過乙狀結腸鏡進行結腸、直腸息肉的電灼術。故乙狀結腸鏡檢查可用於診斷,又可作為治療儀器,對預防及早期發現直腸和乙狀結腸癌有著重要的意義。

適應證

凡原因不明的便血、粘液便、膿血便、慢性腹瀉、糞便變形明顯,或大便習慣不規則者;需要套扎電灼息肉;可疑性腫塊需採取組織標本作病理性檢查。

禁忌症

直腸、乙狀結腸有慢性感染,肛管有疼痛性疾病,婦女月經期,心力衰竭或體質極度衰弱,肛門狹窄,精神病及活動性疾患者。

查前準備

檢查前的準備:檢查前一天下午3、4點鐘,用開水沖泡番瀉葉3-6g,代茶飲服,檢查當天早晨用溫鹽水或肥皂水清潔灌腸一次,或在檢查前用開塞露一隻,排空腸腔內的糞便,相隔一小時後,腸腔內清晰。以便利於檢查。

操作步驟

患者取胸膝位,先做肛門直腸指診檢查,再將塗潤滑劑的鏡筒及芯子用右手持之,並用拇指頂住鏡芯,將鏡管上的長度標記向上,便於了解插入深度,先將腸鏡的頭端朝臍孔方向緩慢插入約5cm,然後以左右旋轉動作逐漸進入直腸壺腹部,取出鏡芯,開亮光源,裝上接目鏡和橡皮球,在直視下將鏡管改向骶部插入,當鏡管插入8cm處可見到三個半月形直腸瓣(上下兩個常在左側,中間一個常在右側)。當鏡筒插入15cm處時,可見直腸狹窄及較多的黏膜褶緩,即直腸與乙狀結腸交界處,此時腸鏡較難推進,應在直視下特別小心進行檢查,絕不可強行盲目插入,以免損傷腸壁發生意外;若腸鏡進入盲袋或黏膜窩內,看不到腹腔,可將腸鏡抽回數厘米,改變方向,顯露腸腔,方可繼續插入,或當腸鏡進入乙狀結腸必要時可打入空氣使腸腔鼓起,便於繼續前進。腸鏡一般可放入25-30cm深度,當進入乙狀結腸下部時,病人常感到下腹部不適或微痛,檢查完畢後再慢慢將腸鏡向外遲出,邊退邊觀察,並作左右上下旋轉鏡頭,觀察腸腔的全貌。檢查時注意黏膜顏色,充血程度,有無出血點、潰瘍、分泌物、息肉、結節或腫瘤等病理改變,具有可疑病變如潰瘍息肉、腫塊等可作活體組織檢查,用咬取鉗在潰瘍或腫瘤的邊緣取數塊小組織送病理檢查。咬取後的創面若有出血,可用棉花蘸腎上腺素或止血粉按壓數分鐘,也可用明膠海綿壓迫止血。

注意事項

1)操作應輕柔,一定要在直視下看清腸腔後才能將腸鏡向前推進,切忌盲目用暴力推進,以免損傷腸壁造成穿孔,特別是乙、直腸處於急性彎曲時,由於檢查時間過長而引起急性彎曲時,或先天、手術所致的解剖變異等,還有檢查時由於患者配合不當使體位改變等種種原因,使腸鏡不能順利全部插入乙狀結腸,此時應稍等片刻。若因其它原因不能向前伸入時,不要勉強進行,應停止操作,分析原因。

2)切忌注入過多空氣,注入過多空氣使腸內張力增大,特別是直、結腸有病變時,如癌、憩室、潰瘍性結腸炎、息肉等,更容易穿孔。因此,有人不主張在檢查時注入空氣。

3)切忌在活檢時咬取過深,若咬鉗腸壁組織過深,組織撕拉過多,也可造成穿孔或出血。

4)凡是當天做過乙狀結腸鏡檢查的患者,如出現下腹部持續性疼痛,逐漸加重,下床活動時腹痛加重,肩背部有放射性疼痛,有時甚至出現休克症狀,腹部檢查時出現腹膜刺激症狀,X線腹部透視可見膈下游離氣體。有這些症狀者,首先要考慮到腸穿孔,必須立即採取手術等措施。

5)經驗教訓:乙狀結腸鏡是早期發現癌症的手段之一,但往往由於對此檢查不重視,操作不熟練或粗暴,對解剖不熟悉而造成直、乙狀結腸穿孔的事件發生也很多,給病人增加不必要的痛苦。

相關詞條

熱門詞條

聯絡我們